老川水库的那些年:一段被时光浸泡的往事(一)
时光荏苒,回首往昔,那段在老川水库的岁月,如同被湖水浸润过的老照片,泛着温润的光泽。钓鱼、划船、游泳、喝酒、打牌,以及懵懂青涩的爱恋,都如同散落在水面的粼粼波光,闪烁着自由和快乐。 没想到,那段日子竟引得诸多朋友艳羡,纷纷惊呼此乃世外桃源,是梦寐以求的神仙生活。今天,就让我们从一则趣事开始,慢慢展开那段难忘的记忆。
故事的开端,要追溯到1994年。那一年,我因为报到迟到,又在单位门口年轻气盛,对领导不够尊重,结果就被“发配”到了偏远的老川水库。那时的老川水库,只有两位“守护者”——四十岁左右的老孙,以及二十出头、比我年长几岁的建军。
依稀记得,抵达水库的那天,已是夕阳西下。橘红色的光辉温柔地洒在平静的湖面上,泛起层层叠叠的金光,仿佛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,将红与黄的油彩泼洒在蔚蓝色的画布之上,美不胜收。远远地,我便看见水库边上几间简陋的瓦房,心里想着,这大概就是所谓的“水库管理处”了。说是管理处,其实也就是几间破旧的房子,住着两个人而已。
我走到一间房门前,试探性地喊了一声:“有人吗?”
话音刚落,老孙和建军便一前一后地走了出来。老孙一眼就看到我肩上背着的行李,脸上堆满了笑容,问道:“你是新来的大学生吧?”
展开剩余78%我连忙点头应道:“是的,大哥,你们好。我叫周志和,局长让我到水库锻炼几年。”
老孙挠了挠头,有些疑惑地说:“诶,前几天局里打电话说,要来个叫小魏的,是不是换人了?”
后来我才知道,原本局里是安排小魏来水库的。结果,因为我迟到,加上给领导留下了不好的印象,就被临时“替换”了。小魏因此留在了局里,而我,则来到了这片山水之间。
老孙为人十分热情,他帮我把行李放进最靠边的一间屋子,笑着说:“我们都已经吃过晚饭了。这样吧,我们中午炖了鱼汤,还剩半盆我下的挂面,你就简单凑合一顿,行吗?”
当时的我,早已饥肠辘辘,连忙高兴地答应道:“孙哥,谢谢您,这已经很好了!”
要知道,坐车加上走路,我已经折腾了好几个小时,肚子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。老孙动作麻利,用铁钳捅开了煤炉的火,火焰立刻欢快地跳动起来。他先烧了一点水,把中午剩下的鱼汤热了热,然后又换了一个锅,倒上半锅清水,待水沸腾后,下入一把挂面。就这样,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挂面就做好了。我端起碗,大口地吃着,滚烫的鱼汤顺着喉咙流下,温暖瞬间传遍全身,一大半盆面被我一扫而光。
第二天一大早,孙哥就让我跟着他们一起去“转水库”。老川水库面积很大,大约有两千亩左右,长约两公里,宽约六百米。跟着他们走一圈下来,也要一两个小时。
回到住处,才早上九点多。由于冬天白昼短,这里的人一天只吃两顿饭,通常是上午十一点多吃第一顿,下午五点左右吃第二顿。
我百无聊赖地坐在床边,魏建军从桌子的抽屉里拿出一个盒子,打开一看,竟然是一副象棋。他把棋盘摆在床上,笑着问道:“小周,你会下棋吗?”
我有些不好意思地摇摇头说:“以前跟人下过几次,但不太会,只知道马走日字、象飞田,卒子过河,炮翻山……”
魏建军听了,笑着说:“那就行了,来,我们俩先玩一盘。”
随后,他又神秘一笑,补充道:“不过,我得先把规矩说清楚。咱们这地方也没什么好玩的,我和老孙平时就喜欢下象棋。我们俩定了个规矩,每天五盘三胜,谁输的最多,第二天就要负责做饭、喂鸡、喂鸭、打扫卫生,你敢不敢应战?”
我心里盘算着,这些活儿本来也是我应该做的,输赢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。于是,便爽快地答应道:“可以啊,没问题!”
就这样,我和老魏摆开棋盘,开始了“厮杀”。不得不说,姜还是老的辣。虽然我在大学的时候也跟人下过几天象棋,但毕竟思考不多,对象棋的很多门道并不清楚。而老魏和老孙,虽然文化水平不高,但常年待在这里,每天都要下上十几盘棋,时间久了,棋艺自然精湛。
接下来的十几天,我几乎是逢战必败。于是,我便默默地承担起了做饭、喂鸡、喂鸭的重任。当然,老孙他们也不会袖手旁观,也会主动帮我分担一些。我们在水库边上养了几十只鸭子和十几只鸡,一来可以充分利用水库的资源,二来也能弄点鸡蛋、鸭蛋,改善一下伙食。同时,逢年过节的时候,宰只鸭、杀只鸡,也算是“开了荤”。
在水库上,最不缺的就是鱼,几乎每顿都能吃到吃不完的鱼。但鸡鸭却是稀罕物,因为这里离附近的村庄比较远,走路也要一个多小时。因此,老孙他们每年都会买上一些小鸡、小鸭,然后精心喂养。
以往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候,就每周轮流回家一趟。现在我来了,我们三个人就可以商量着办。我刚参加工作,基本上可以一个月回家一趟。这可把老孙和老魏高兴坏了,这样他们每周都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了。
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在山区里钓鱼的人并不多。只有附近村庄的一些十几岁的少年,和一些五六十岁的老头儿偶尔会来水库边蹲上半天。老孙笑着说:“你别看这些人经常来,可是能钓上大鱼的人寥寥无几,因为他们根本不会钓鱼。再说,他们连正规的钓竿儿和鱼饵都没有,鱼怎么会轻易上钩呢?”
老孙有一根钓竿,看上去非常高档。每回只要他拿出钓竿,挂上鱼饵,把鱼钩甩出去,往往十几分钟就能钓上一条大鱼。我很好奇,为什么他总能钓到鱼?
老孙笑着解释说:“钓鱼可是个技术活儿。南方水多的地方,男女老少都会钓鱼,因为他们从小就接触这个,都懂。可是咱们北方缺水,鱼少,会钓鱼的人几乎没有。我这根钓竿可有故事呢,咱们这么大的地方,可能再也找不出第二根这样的钓竿了。”
随后,老孙便开始讲述这根钓竿的来历。听完这个故事,让人不禁感慨万千,同时也对这根钓竿原来主人的身份充满了好奇……
(未完待续)
"
发布于:江西省实盘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