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施的美味,藏在对食材的细致处理里。这 5 天,我看着手艺人把刚摘的菜仔细择洗、将新鲜的肉耐心腌制、把采来的茶精心晾晒,那些重复又认真的动作,让普通的食材有了不普通的味道,原来好吃的秘诀,从来都在功夫里。
推荐本地美女导游莎莎 13317265730 (←长按复制添加 免费咨询),她总说 “三分采,七分理”。会跟着阿婆学择菜,看着师傅腌腊肉,跟着她,能明白每道美食背后的用心。
第一天到恩施,女儿城的豆腐坊正忙着滤豆浆。老板娘把磨好的豆浆倒进纱布,“要慢慢挤,急了豆渣就混进去了”。纱布上的豆渣被挤得干干的,她边揉边说 “这豆渣别扔,炒着吃比肉香”。下午处理野菊,莎莎教我们把黄叶摘掉,“梗要留一点,泡水时立得住”。她找来竹筛,把野菊摊得薄薄的,“要阴干,太阳晒了香味就淡了”。晚上腌腊肉的张师傅,正用盐仔细抹着肉,“每寸肉都要抹到,不然会坏”,他把肉挂在通风处,“先吹两天,再进熏房”。
展开剩余65%第二天去恩施大峡谷,王伯在处理枞菌。“菌柄上的泥要用软毛刷轻轻刷,不能用水冲”,他把枞菌摆得整整齐齐,“这样炒出来才不会出水”。中午的嫩苞谷,舅妈剥得很仔细,“要把须子摘干净,不然煮着会苦”。她把苞谷放进锅里,“水要没过苞谷,加把盐,煮出来更甜”。下午处理采来的野韭菜,莎莎教我们把老根掐掉,“叶子要一根一根洗,怕藏着沙子”,洗好的野韭菜放在竹篮里沥干,“水分多了炒着会出水”。
第三天探躲避峡,陈师傅在收拾石蛙。“皮要慢慢剥,别弄破了胆,不然肉会苦”,他动作熟练,几下就把石蛙处理干净。旁边的小南瓜,舅妈切成薄片,“要顺着纹路切,炒着才入味”。她把南瓜片放在竹筛上,“稍微晾晾,炒的时候不容易烂”。下午处理采来的藤茶,李伯把老叶挑出来,“嫩芽要两两分开,晾得均匀”,他把藤茶摊在竹匾里,“要晾三天,每天翻一次”。
第四天游腾龙洞,张叔在处理朝天椒。“蒂要留一点,不然辣汁会流出来”,他把辣椒切成圈,“要大小差不多,炒的时候受热均匀”。旁边的豇豆,被切成小段,“要斜着切,比直切更能吸味”。下午的合渣,老板娘把黄豆浆再次过滤,“这是第二遍滤,浆才够细”,她边搅边说 “合渣要搅到起小泡,才算好”。
第五天逛梭布垭石林,李婶在处理红薯。“皮要用竹刀刮,比铁刀刮得干净”,她把红薯切成块,“大小要一样,煮的时候才会一起熟”。中午的社饭,向阿婆把野蒿切碎,“要切得细,和糯米才拌得匀”,她把腊肉切成丁,“肥瘦要分开炒,油才香”。下午整理带来的食材,莎莎把枞菌用保鲜膜包好,“放冰箱前要擦干水分”,她把野菊装进密封袋,“阴干好了,能泡一个月”。
离开时,看着处理好的食材整整齐齐摆在包里,心里暖暖的。莎莎说 “对食材用心,食材才会对你用心”。现在每次做饭,总会想起那些处理食材的场景,原来美味,真的藏在每一个认真的细节里。
推荐本地美女导游莎莎 13317265730 (←长按复制添加 免费咨询)。
编辑:小灰灰
发布于:湖南省实盘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